雖說“好名字能讓品牌價值千萬”太過夸張,但“好名字能將你的營銷成本降低20%”還算一個相對務實的目標。
如何給品牌命名:好的品牌名,應該自帶「賣點」。
與品牌命名有關的文章,相信大家都已經讀過了不少。
關于名字的重要性,這里也不再過于啰嗦。雖說“好名字能讓品牌價值千萬”太過夸張,但“好名字能將你的營銷成本降低20%”還算一個相對務實的目標。
那么,如何才能取一個好的品牌名?
就我看過的絕大部分文章而言,基本都逃不過這幾條“鐵律”:
突出功能:好名字應該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你是干嘛的,這樣才能降低人們的認知成本。比如衣二三,農夫山泉,人人貸,今日頭條和支付寶等。
高辨識度:好名字應該突出你的品牌與其他同行的區別,這樣才更容易脫穎而出。比如張飛牛肉,張君雅小妹妹,老干媽,江小白和小茗同學等。
視覺化:好名字應該指代一個具體的事物,這樣才更容易在人們的腦海中形成一個鮮明的印象,便于記憶與識別。比如蘋果,錘子,天貓,六顆星和小罐茶等。
朗朗上口:好名字應該簡單易讀,這樣才更容易記憶與傳播。比如陌陌,探探,脈脈,釘釘和步步高等等...
且不說這幾條“鐵律”的確能算判斷名字好壞的標準吧。
不過說實話,有時它們還真的挺讓人困惑:
你說要突出功能,那蘋果和錘子等就不是好名字了?你說要提高辨識度,那支付寶和今日頭條等就不是好名字了?你說要視覺化,那陌陌和脈脈等就不是好名字了?
另外,只要滿足了這些“鐵律”,就一定是個非常好的名字嗎?比如視覺化:瓜子二手車中的“瓜子”真的是個很好的名字?那照這樣說,隨便叫個“花生”或“核桃”不也差不多?獼猴桃為什么要改名叫奇異果?
諷刺的是:這些“鐵律”還經常同時出現在一篇文章里,并且從未提及它們適用的前提...(關于適用前提,可部分參考《品牌命名,你以為是靠翻字典或拍腦袋?》)
其實,如果僅僅是機械的滿足上面這些標準,那最終的名字可能也就只有60分的水平,而本文要介紹的另一種思路(注意:是思路而不是標準),則至少可以達到80分。
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其主旨,那就是:好名字應該自帶「賣點」。
當然,所謂的“賣點”,其實可分為兩種情況:
特點就是賣點:如果你的產品相對于競爭對手來說,具有很高的差異化特點,那這個特點很可能就是你的核心賣點,應該把它融入到名字里。
利益點就是賣點:如果產品的特點很難直觀描述,那直接針對消費者最關心的利益點去命名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好吧,我知道這樣的描述很抽象,還是帶入具體的案例來解讀吧。
1.特點就是賣點
如果要問我:“就你聽說過的品牌或產品中,你認為哪個的名字取得最好?”
那我的回答肯定會包含一款飲料——鮮橙多。
也許這個名字現在看上去比較土(其實是它整個品牌有點老化),但如果把時間倒退到17年前,也就是它剛上市的時候,那就完全不一樣了。
那時國內的果汁市場,相比于今天來說幾乎可算是空白。超市里除了椰樹牌椰汁,其他基本都是碳酸飲料,礦泉水,紅牛和豆奶。
而“鮮橙多”這個響亮的名字,瞬間就能與其他飲料作區隔,并且直指自己的賣點——“鮮”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字,能突出品質;“橙”能瞬間建立人們的認知,讓人理解這是一款橙汁;“多”是個修飾性的詞,暗示瓶子里含有豐富的營養和濃郁的口感。
是的,它的每個字都非常有價值,沒有誰是多余的。這樣才能在人們腦中建立深刻的印象,并成為橙汁品類的代表。以至于我以前買其他品牌的橙汁回家時,大人們仍會稱之為“鮮橙多”...
而與鮮橙多類似的,還有瓜子二手車直賣網。
當然,這里重點并不是“瓜子”,而是“直賣網”,它也能直觀體現出自己相對于競爭對手(車販子)的差異化價值—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。這也是其他寬泛稱自己為“交易平臺”的網站完全無法比擬的效果。 另外,還有兩個名字也非常值得借鑒:一個是“跑山雞”;另一個是“藏香豬”。(當然,它們并不是品牌名,而是品類名)
跑山雞:市場上賣的比較貴的雞,一般都會稱自己為“散養雞”或“原生散養雞”。這當然也是比較有效的,能與普通“肉雞”做區隔。不過相比于“跑山雞”來說,它們還是略遜一籌。“跑山雞”不僅表明自己是散養,更是視覺化突出了自己的生活狀態——每天在大山里奔跑。嗯,想想都覺得肉質肯定很棒!
藏香豬:這是西藏地區對當地土豬的叫法。雖說只是民間的稱謂,但它的確非常高明,瞬間就能表達它與其他“生態豬”之間的差異——來自西藏的豬。不用多說什么,所有人都相信它肯定是生態的。另外,“香”字也是十分有味道,它似乎將豬肉與神秘的藏地文化聯系在一起,讓人不禁去想象:它究竟具有何種神秘的香味?
2.利益點就是賣點
有時候,品牌或產品的特征會很難描述。可能是因為產品種類比較多,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詞匯去統一;也可能是因為這種特征具有較高的認知門檻,普通消費者聽不懂;還可能是因為這個品牌的確沒什么顯著的差異化特征...
這時候,我們就可以直接針對消費者最關心的利益點去命名。
飄柔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。很多女性消費者在挑選洗發水的時候,最關心的一點就是:這個洗發水究竟能不能讓她的長發變得更飄灑、更柔順、更柔滑、更清爽...
這時候,直接在這些形容詞里進行篩選和組合,并避免負面的聯想,就足以讓你的名字自帶賣點。 聰爾壯也是類似的——媽媽在給寶寶挑奶粉的時候,之所以如此謹慎,并愿意花這么多錢,就是為了能讓寶寶變得更聰明、更健壯,所以就有了聰爾壯...(當然,這個名字在國內奶粉飽受質疑的時期是比較吃虧的,所以它的LOGO主體要采用英文名) 總之,直接利用消費者關心的利益點去命名,就相當于是在告訴消費者:我的品牌比其他品牌更懂你。
3.組合使用
其實,不管是針對特點去命名,還是針對利益點去命名,它們都不算完美,都有各自不同的優劣:
針對特點:雖然這能直觀展示自己的差異化價值,但它一般都具有較高的通用性,容易被其他品牌“盜用”,或難以在商標局注冊(除非要形成這個特點的門檻很高)。比如上文提到的直賣網,跑山雞和藏香豬,它們都不算品牌名,而鮮橙多其實也一直沒有被統一集團注冊下來。再比如以前米勒公司的LIGHT啤酒,最開始的確風靡了全美,但后來卻被其他對手公司紛紛效仿。
針對利益點:雖然這能直指消費者的購買動機,也更容易成功注冊,但它還缺乏一定的可信度,有點空口承諾的感覺。比如飄柔,憑什么你說“能讓頭發又飄又柔”我就要相信你?
所以,更加完美的解決方案,就是把這兩種思路結合在一起,讓它們優劣互補,相互支撐——針對利益點去命名品牌,針對特點去命名產品,并且讓它們同時出現在你的廣告、包裝和官網等宣傳物料上。
比如之前我給一個狗糧項目做策劃,在命名的時候,就是運用了這種思路。
1)利益點是什么,品牌名就是什么
請問:消費者購買狗糧的時候,他們最看重哪些利益點?
更營養?更美味?更安全?
這些肯定有,但它們都不是最重要的,或者說這樣的理解比較淺顯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查理·芒格的“賣魚鉤”的故事:
我曾經遇到一個賣魚鉤的人,我問他:“天哪,魚鉤有紫的,還有綠的,魚真的會上鉤嗎?”他說:“先生,我又不是賣給魚的。” 同理,如果你要賣狗糧,就一定要記住:你的狗糧并不是賣給狗,而是賣給人。換句話說:你一定要針對人的利益出發,而不是針對狗。(這跟禮品是類似的——產品的使用者和購買者并不是同一個人)
那購買者最看重哪個針對自己的利益點呢?
這個就需要調研了——如果你去淘寶看看商品評論就會發現:在這些評論中,除了籠統的說“還不錯”“質量好”之類的,出現最多的就是這兩點——狗狗喜不喜歡吃;有無不良反應。
畢竟,如果狗狗不喜歡吃這款狗糧,或者吃之后出現不良反應,那主人就需要立馬重新挑選品牌,并且再次承擔相同風險,會非常麻煩和不愉快。
是的,大部分人之所以要買狗糧,其實都是為了「圖省事」,不然都買生肉回來自己做了。(PS,對狗狗來說,生肉是公認的最好食材)
最后,我選擇了前者——狗狗喜不喜歡吃,并將它作為利益點融入到品牌名字中。(至于為什么不選“有無不良反應”,這跟產品有關,下文再說)
所以,最終的品牌名直截了當——狗狗最愛。相當于直接告訴消費者:這個牌子的狗糧,你家狗狗肯定會喜歡! 好吧,也許你會說:這個名字會不會太土?或者讓人覺得是國產品牌就比較低端?
別急,名字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就像聰爾壯會給自己加上HIKID的英文名一樣,我們也可以要一個洋氣的英文名——PUPPY LOVE。是不是一看就感覺很有正宗的美國味道?(PS,美國電影里就經常把狗叫做PUPPY) 另外你還會發現:“狗狗最愛”這個名字非常口語化,甚至都不像一個名字...
其實,這也是暗藏心機。
喜歡養狗的人都有一個普遍的特征——喜歡社交。他們會經常帶著狗狗去參加各種寵物沙龍,泡寵物生活館,混各種狗圈,并且就養狗的經驗進行相互的意見參考。
所以,你完全可以想見這樣一個對話場景:
A:你家的狗狗吃的什么牌子的狗糧?
B:我家狗狗吃的最是狗狗最愛的啊。
A:那...它最愛什么牌子的狗糧呢?
B:哈哈!它的名字就叫狗狗最愛!
這里,品牌名本身就是社交貨幣——好像以這種方式跟別人說話,自己都會變得幽默一點。 另外,品牌名有了,廣告語也是呼之欲出——買狗糧,就要買狗狗最愛的。 這句廣告語聽上去是不是很有道理的樣子?
一句好的廣告語,不僅要口語化,還應該盡量包含品牌的名字,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/說服力。(“支付就用支付寶”在文案層面就比“送禮就送腦白金”更有說服力)
2)特點是什么,產品名就是什么
正如上文所說:針對利益點去命名,雖然能直指消費者內心,但它還缺乏一定的可信度——憑什么你說狗狗喜歡吃我就要相信你?
這里,我們就需要一個能體現其特點和屬性的產品名來加以證明。
當時我們對產品的規劃,并不同于傳統的狗糧——市面上大部分狗糧都是顆粒狀的干糧,而狗狗最愛打算做的,其實是以各種鮮肉為主的半濕糧。(與下圖產品類似) 并且會根據不同的季節,制定不同配方;采用訂閱的模式,每周自動送貨等等(因為保質期很短,所以只能控制在一周)...
所以,最終的產品名(同時也是品類名)就叫“鮮配糧”——新鮮配制,新鮮配送,一目了然。 (PS,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么之前的利益點要選擇“喜不喜歡吃”,而不是“有無不良反應”了吧?因為相比于干糧來說,鮮糧最大的優勢并不是安全,而是口感)
好了,現在我們再來看看,把品牌名和產品名放在一起會出現什么效果(如圖): 這就是上文所說的“優劣互補,相互支撐”。
“狗狗最愛鮮配糧”,光是這個名字,就足以形成一個極具說服力的購買理由。(現在你還認為“瓜子二手車直賣網”中的“瓜子”是個很好的名字嗎?)
總結一下
通過上文給狗糧命名的案例可以看出:品牌命名從來就不是一項獨立的工作,而是一整套說服體系的邏輯規劃:
品牌名(狗狗最愛)——直指消費者利益,提供購買理由;
產品名(鮮配糧)——利用產品的特點,為品牌名中承諾的利益提供證明;
廣告語(買狗糧,就要買狗狗最愛的)——將品牌名融入消費者日常用語,進一步強化品牌,并且為消費者行動提供指令。
英文名(PUPPY LOVE)——通過英文來暗示品牌的高端形象(高端狗糧基本都是進口品牌),并且它還應成為LOGO中最主要的視覺元素,來彌補“狗狗最愛”看上去不像名字的缺點。
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一上來就想讓我給他品牌取個名字時,我一般都不知該說什么好...因為在沒有深入了解行業和自身特點的情況下,隨便取個名字,其實很難判斷它的好壞。就算它真能是個好名字,如果其他環節沒跟上,也是沒多大價值...
最后,再次強調一下:本文介紹的(利用特點和利益點去命名)僅僅是一種思路或方法,它并不是衡量一個名字好壞的絕對標準,更不是倡導所有品牌都要采用這種思路去命名。
雖然市面上充斥著不少關于“如何取名字”和“如何寫文案”等的標準,但我是越發覺得:這些所謂的標準之所以廣為流傳,并不是因為它們都絕對正確,而更多是因為它們實在是太容易被歸納和總結了...
不過,要想成為真正的高手,就必須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——不要盲信任何標準。包括本文所寫的一切。